“技术流”够硬核!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
“技术流”够硬核!
赛场上的“理工男”,有逆袭“大心脏” 还有你意想不到的“隐藏技能”……
记者 厉玮
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每球必争,突破犀利,昨晚,滨江队凭借势如破竹的快攻,以86比76战胜拱墅队。
这支来自“国际滨”的队伍,工程师和程序员占了七成,大多就职于滨江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当晚,司职中锋的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检测工程师李洪柱为球队砍下16分15个篮板的“两双”,另有四名球员得分上双。
这次“浙BA”赛场,滨江队无疑是整个杭州赛区科技感最强的队伍。首场比赛的中场休息时段,他们还派出了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为观众表演了一场精彩的拳击。
上场慢热却足够坚韧,关键时刻总能“一锤定音”
“理工男”常被贴上“聪明绝顶”“钢铁直男”“常年格子衫”等标签。的确,滨江队有一半以上的“眼镜兄”,看起来不如体育生身强力壮。但是,一上“浙BA”的赛场,他们冷静、够坚韧,更有一颗“关键时刻不手软”的“大心脏”。
上周日对阵临平的比赛,滨江队在最后6分钟还落后10分的关键时刻,凭借陈豪、张海涛、张凌霄三名球员连进三记三分球,最终实现反超,拿下胜利。“我们这些球员一上场比较慢热,不像体育生能迅速进入状态。但到了决胜负的关键时刻,他们就显露出工程师的特质——理性冷静、逻辑清晰,且具有在场上找到最优解决方案的能力。”球队助教吴天骏说。
7月11日至13日,滨江队连打三场硬仗。球队教练纪象新的嗓子也喊哑了,第三场比赛结束后完全失声,直到本场比赛前才逐渐恢复。“我们的队员在身体对抗上没有优势,板凳深度也不够。每一场胜利,都是靠队员们一个球一个球拼出来的。”
训练间隙,纪教练也忍不住调侃队员:“本以为场上这么多高智商球员,个个都是‘战术大脑’。没想到他们的脑回路挺特别,在场上每一步都按计划行事。赛前怎么布置,他们就怎么打。真要临场应变的话,得给他们重新‘编程’!”
“理工男”的隐藏技能,把每场比赛当工程来复盘
来自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的造价工程师俞俊杰,是滨江队年龄最大的队员,今年38岁。一丝不苟的造价师与拔山扛鼎的大内线,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身份,在他身上完美融合。
“虽然场上贡献不多,但他们都叫我‘奇兵’!”在俞俊杰像精密仪器般运转的大脑里,还藏着不少隐藏技能。“我日常工作中,工程造价的误差得控制在千分之一之内。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细节控’,比赛的各项数据都由我负责统计。”此外,作为替补内线,他还担负起了为球队拍摄比赛视频的任务。
这群“理工男”把每一场比赛都当成工程项目来复盘。“场上节奏太快,一时发现不了问题。赛后,我、球员张海涛就和教练组一起回看视频,逐帧复盘。比如,为什么短时间内对手同样打法的球进了好几个?我们一秒一秒拉着进度条看,发现是有个地方防守松了,下一场比赛就能避免同样的失误。”
白天画施工图、跑项目现场,晚上直奔“浙BA”赛场
对于这群滨江队的“理工男”来说,平时工作强度大,脑子每天高速运转,加班是常态。
控球后卫陈豪是一名给排水工程设计师。作为复合型“00后”,他不仅要负责初步设计、画施工图,还得参与项目招投标。“我工作日基本每天都要加班,有时周末也得赶图纸。根据赛程安排,滨江队这次打三天、休三天,再打三天,是目前为止我参与过的强度最大的赛事了,但痛并快乐着。”
杏彩体育负责项目管理的工程师潘硕宸,需要长期驻守在项目现场。赛事期间,他经常要到省市各个地方去巡检。每次工作一结束就直奔比赛球馆,换了衣服直接上场,分秒必争。
今年“浙BA”杭州赛场,还有不少闪闪发光的“理工男”,各有各的“杀手锏”。上城队“战术核心”、来自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的黄华波,场场精准助攻,一手出色的策应,还有很强的硬解能力;西湖队“快攻王”、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研究员吴亦全,在球场上雷厉风行,判断敏锐、出手果断。
这个夏天,在这群低调内敛不张扬的“眼镜兄”身上,我们看到了“木暮(日本漫画《灌篮高手》中的角色之一)的执着”,和不服输、不畏难的勇气。
7月18日晚,2025年第二届“通江银耳杯”川陕革命老区男子篮球邀请赛在四川巴中通江县石牛嘴篮球场激情开赛。这场为期四天的体育盛会,以“运动通江・乐享山水”为主题,吸引了川陕渝三地16支篮球队的运动员以及全国各地的游客、篮球爱好者纷至沓来,现场热闹非凡。(胡鹏 赖松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如果您有...